深圳的深物业A涨上策,这可是家有头有脸的老牌国企,成立于1982年,1992年就在深交所上市了,妥妥的深圳房地产界的“老大哥”。可最近,这家老企业却闹得沸沸扬扬,事情还不小。
2025年6月3日,深物业A的副总经理陈鸿基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深圳市监察委员会采取留置措施。这可不是小事,陈鸿基在公司里可是分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核心板块的关键人物。
而且,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6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生效后不久,陈鸿基成了首个被查的上市公司高管,这说明监察权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这一领域,这事儿的标志性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深物业A的管理层这几年一直不太平。
2025年1月,原董事长刘声向辞职,当时年仅54岁,财务总监沈雪英也因退休辞职。5月,证券事务代表丁名华也辞职了。到现在,董事长的位子还空着。这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就像一艘大船没了掌舵人,让人心里直打鼓。
再看看深物业A的业绩,那更是让人揪心。
2024年涨上策,公司营业收入27.34亿元,同比下降7.79%,归属净利润亏损11.1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0.24%,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13.29亿元,同比暴跌670.78%。这数据,简直不忍直视。
而且,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79.81%,有息负债率39.1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2025年一季度更是达到-2.71亿元,货币资金仅覆盖流动负债的31.47%。这财务状况,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深物业A那些让人诟病的问题了。
2023年8月,证监会还曾对深物业A出具境外上市反馈意见,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这事儿背后,可是藏着不少猫腻。
深物业A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一直让人摸不透,比如2019年给荣耀地产担保34.9万元,2018年给深圳皇城地产担保100万元,2015年多次担保涉及6000万元。这些频繁的资金担保操作,让业内对深物业A的资金管控能力充满了疑虑。
更早之前,深物业A还闹过一场“恶斗”。2006年,卓见投资拟收购深物业股份,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证监会。
为啥?因为这交易仅以账面净资产定价,没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导致多项资产被严重低估,交易价和市场估价差额合计达20亿元。这事儿被紧急叫停涨上策,可也给深物业A的资产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再看看深物业A的在售楼盘,那情况也不容乐观。
深圳观澜的澜湖时代、光明的御棠上府,地段偏僻、配套缺乏、产品弱,销售十分缓慢。御棠上府2023年6月开盘,推出870套房,当时销售惨淡,快2年了还在慢慢卖。澜湖时代2024年8月开盘,推出590套房,大半年过去,销售率才24%。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澜湖时代是深物业A“接盘”过来的,结果自己成了“接盘侠”。
而且,深物业A的股权还被冻结了。2024年7月,深圳市荣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到2027年7月。这事儿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故事。
再看看深物业A的股价,那更是惨不忍睹。2020年高峰时,股价达30.11元,2025年4月16日收盘价仅为7.87元,跌去了74%。这股价暴跌,不知道让多少股民心碎。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公司亏损这么严重,总经理王航军2024年的年薪居然高达108万元,和2023年差不多,一点儿没受影响。
这事儿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质疑:国企高管拿着高薪,公司却亏损严重,这合理吗?
深物业A的这些问题,可不是偶然的。从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到业绩的持续下滑,再到资金管控的混乱,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这家老牌国企在管理、经营、战略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深物业A的项目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困难,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紧张。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公司在项目规划、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不足。公司的一些项目,因为地段偏僻、配套缺乏、产品弱,销售十分缓慢,导致资金占用严重,资产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在公司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总经理的年薪依然高达108万元,这无疑会让员工和股民产生不满情绪。这种薪酬管理上的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损害公司的形象,降低股民对公司的信心。
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