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用工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现阶段,市场竞争环境改变,企业业绩增长困难,对于员工能力素质和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人口结构与大众就业观念明显转变,企业的管理难度、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基于此,在用工层面从业者已经形成共识,超市普遍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期,《第三只眼看零售》针对超市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参与调研的企业涵盖了国内各级别城市,大卖场、标超、社区店等主流业态。样本企业共25家,旗下门店数超过了1800家。
在调研中,接近九成的超市人力资源负责人判断,目前企业用工上的挑战较此前更大,仅有20%的人士对于企业用工现状满意。
就目前来看,超市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在于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普遍受制于此。
调研数据显示,约八成超市用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过高。这一比例高于专业人才短缺、招聘困难、员工老龄化、员工数字化能力欠缺等问题。不少超市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凤凰策略,企业人力成本占比过高且在不断上升,降本增效困难。
客观上,线上线下更为激烈地竞争,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的重视,都在倒逼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毛利。与此同时,业绩的下滑,使得人力成本占比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叠加影响下,超市面临的成本压力势必不断增加。
有区域零售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近年来企业的人力成本每年的增幅达到了5%-10%。在调研中,2024年,超过40%的超市人事费率有所增加,21%的企业增长超过了10%。
事实上,面对成本不断增加,不少超市已经在尝试通过各种途径降低人事费率,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过去三年,95%的超市在组织架构、薪酬分配体系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有77%的超市在这两方面均进行了调整。其根本目的均指向了降本增效。
在人员配置上,绝大多数超市选择了精简人员。调研结果显示,过去两年92%的超市都选择了精简人员,进行这一动作的大卖场和标超占比更是达到了100%。
在用工形式上,超市开始投入灵活用工。近年来,76%的超市提高了灵活用工的占比,已有接近1/3的超市灵活用工的占比超过20%,1/5的超市灵活员工占比超过了30%。而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已采用这一用工形式。
通常来说,人员的减少能够直接降低用工成本,灵活用工也能够带来人员利用率的提升。企业的组织架构、薪酬体系调整方向也在于凤凰策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经营效率。
但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的调整并非真正改善成本与效率,超市的人力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调研企业中,2024年超市平均的人事费率为10.05%,较2023年仅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这些企业中,人事费实现下降的企业不足一半。就变动幅度来看,企业平均还出现了0.68%的增长。
现阶段,企业理想的人事费率为8.38%,较当前降低了16.6%。但目前,人事费率超过10%的企业超过了1/3,仍有5.26%的企业费用率超过了15%。按照目前的降幅来看,零售企业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十分遥远。
时至今日,降本增效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仍然是所有零售企业的严峻考验。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当前,多数超市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2024年,仅有40%的超市销售同比有所增长,销售下滑的企业则多达48%。
与此同时,超市的经营成本还在不断增加。就用人层面来看,2024年,仅有1家企业降低了员工的平均薪资。其余的企业中,超过一半增加了员工薪资,平均涨幅7.08%。在此基础上,68%的企业还增加了员工的其他福利待遇。
目前来看,持续提升员工福利待遇也是行业的趋势所在。超市需要更高的薪资待遇,吸引更高学历、更加年轻的员工,进而保证服务质量、适应新的消费需求。而灵活用工的普及,带来了人员流动加快,企业的培训、管理成本也将持续增加。
因此,矛盾客观存在。超市面临的两难局面是,需要在用工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降低用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从调研结果来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完善用人制度能够带来用工成本的下降以及人效的提升,拉开企业间的差距。
目前,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清晰晋升通道的企业,平均人事费率为9.63%,较未建立起的企业低出了近两个百分点。此外,人效则较后者高出了50%。在招聘、培训的费用上,已经建立起完善制度的企业,增幅都小于未建立完善制度的企业。
建立了管培生制度的企业与未建立企业,人事费率分别为9.27%与10.62%,月均人效分别为86061元与62889元。从变化上看,前者2024年的人事费率有所下降,但后者有1.83%的上升。月均人效的增幅二者也存在超过两个百分点的差距。
这些现象,在企业部署HR数字化系统上有同样的体现。
在此之外,另一个更为直接的方式则是提升整体销售,通过做大蛋糕降低用工成本占比。调研中,2024年,实现销售增长的超市人事费率平均下降了8.02%,未实现增长的超市则增加了7.01%。
总结来说,零售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下,企业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在用工环节“省钱”的问题。
今天整个行业用工的困境实际多来自,原有的经营方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因此,企业更重要的是,以“人”的调整为起点,通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优化,数字化能力提升等方式,适应新的消费就业市场。
备注:文中数据与结论,均基于样本企业经营状况得出凤凰策略,《第三只眼看零售》对此保留解释权。
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